揭开赝品从制作到流通的种种工序
出自: 发表时间:2009/7/24 8:31:48 点击率:4465
大量的赝品在市场中充斥、流通,它们从何而来?哪些人和机构参与了制假?谁是其中的受益者?它们给艺术市场造成了怎样的危害?日前,资深艺术品经纪人、炎黄艺术馆副馆长伍劲揭开了赝品从制作到流通的种种工序,揭开了其背后的链条: 第一步:圈定一个画家,大多是已故名家,找一些仿其画作的高手,如该画家的学生或其他专业画家等,然后确定所要仿造的作品(有时甚至是创造作品)。可将这些作品交由一人完成,也可由多人按特长进行分工合作。完成后,制假者付与具体仿画者以较低费用。由于之前已有价格等方面的具体协定,且属违法行为,因此参与者并不敢相互告发。 第二步:找学术专家为赝品写文章。这时制假者通常会扮演成有钱的收藏家,通过各种途径找大学或艺术研究院的知名学者,以极高的酬金诱惑他们。有些专家会被制假者的花言巧语所蒙蔽,有些则明知是赝品而装作不知。总之,钱是强大的驱动力。 第三步:出版。随着制假者与专家交往的一步步深入,制假者会提出请专家帮忙联系出版事宜。因为当事画家已不在世,要想将赝品的链条延伸下去实现真正交易,作品的来源及出版情况是证明其“真实性”的重要依据。因此,制假者这时会编造一些故事,如:自己如何喜欢艺术品、如何和艺术家的后人或其作品的重要藏家邂逅、如何说服藏家拿到了该作品等。由于专家一般和出版社较熟,且出版社经常处于“等米下锅”的状态,于是双方一拍即合——花钱买一个刊号,自费出版,再交一些管理费即大功告成。 第四步:办展览。这一步很容易实现,只要出钱,且不提是对方主办,多数美术馆的场地均是使用多久都行。由此,专家文章、出版物、展览全部工序都具备了,上拍便顺理成章。 第五步:调低估价。调低估价会吸引更多人关注,刺激买家们的举牌冲动。尤其在市场低迷的时候,本来买家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“惜买”心理,但同时又心存侥幸地盼望着卖家“割肉”,自己能抄底“捡漏”的好事儿。所以,此时的估价就会格外敏感,如果市场上此时一旦抛出一个远远低于之前市场价格的重量级拍品,立刻就会成为焦点。 第六步:继续推出更多的同类作品。造假也需投入大量的成本,如果首次运作告捷,造假集团就会趁热打铁,类似的赝品在各地将陆续面世,鱼龙混杂般被更多藏家“捡”走。
|